建立在最新睡眠科學上的「改善睡眠7守則」

1. 傍晚過後讓室內燈光稍微暗一些!

我們的生理時鐘是由大腦的「中央時鐘」控制。如果眼睛在晚上接收到明亮的光線,中央時鐘就會被打亂並且干擾到睡眠。

此外,睡前若暴露在強烈光線中,俗稱睡眠賀爾蒙的褪黑激素就會被抑制,導致自然睡眠受到妨礙。

人類是晝行性的動物,光線對我們來說有清醒的作用。

因此,到了晚上不妨將客廳等室內的燈光調暗,為之後的就寢時間做好準備。而睡覺時,則請盡可能讓寢室暗一點。

當然,您可以開著腳燈這類不會很亮的夜燈。適當地安排光線,可以帶來健康的睡眠。順帶一提,只要不是長時間盯著近距離的東西,即便在昏暗的環境中做事也不會導致視力變差。


2. 在就寢前3至4小時吃晚餐吧!

晚餐建議在就寢的3至4小時前享用。重要的是,要在入睡前讓食物好好消化。​

不過,饑餓感太過強烈會導致難以入睡,因此吃晚餐的時機也不宜過早。此外,據說未經充分咀嚼就將食物吞下肚也會擾亂睡眠循環,所以用餐時適度咀嚼食物,對睡眠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3. 咖啡因和酒精適量就好!

​​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製造睡意的部分並抑制睡意。雖然咖啡因奏效的時間因人而異,不過通常會持續4到5個小時,有些人甚至會持續更久。如果發現自己會受影響的話,就盡量避免在傍晚過後攝取咖啡因吧。​ 

此外,酒精雖有催眠作用,但會導致睡眠品質變得非常差。飲酒後體內會產生具有刺激交感神經作用的乙醛,其伴隨的清醒效果會降低睡眠的質與量。

理想上來說,最好的飲酒方式是在睡前酒精已被排除且已無醉意。順帶一提,過去雖然常說少量的酒精「有益身體!」,但最新的研究指出似乎沒有這一回事。要向喜歡喝酒的人說聲抱歉了……


4. 就寢前1~2小時,讓身體從內部暖和起來!

當深層體溫(身體內部的溫度)上升後並緩緩下降時,我們就會感到想睡覺。

因此,就寢的1到2小時前可泡個溫度微熱的溫水澡,讓深層體溫提升約0.7度,之後就會變得容易入睡。這稱為「溫泉效果」,具有抑制交感神經的亢奮狀態並讓大腦冷靜下來的效果。

由此可見,體溫變化也跟睡眠品質息息相關。


5. 保持房間安靜,調整室內溫度!

如果想睡得安穩,盡可能保持房間安靜也十分重要。尤其人說話的聲音很容易干擾睡眠。

睡覺時也請注意讓室內整晚都保持在自己覺得舒適的溫度。太冷或太熱都會影響睡眠。


6. 尋找適合自己的夜間習慣!(以巴夫洛夫的狗為目標!)

為自己打造能夠放鬆的一套習慣也相當有效。每個人放鬆的方式都不一樣,沒有一個方法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請摸索出能放鬆且容易維持的習慣,例如點起自己喜歡的精油蠟燭、閱讀已熟知內容的書、和寵物玩耍、拼一拼能讓自己心無旁鶩的拼圖、聆聽能放鬆的音樂、嘗試尋找舒適的寢具或睡衣等等。每天重複這個習慣,就能有效養成「睡眠習慣」。在一段時間內每晚持續這個習慣,大腦就會記下「做這件事就表示要睡覺了」,並且能夠幫助自己順利入睡。


7. 起床後曬曬太陽,並在1小時內吃早餐!

我們的生理時鐘週期因人而異,最新研究指出其平均值為「24小時10分鐘」。

我們的身體會透過起床時曬太陽及吃早餐的過程重設生理時鐘,以配合當天的週期。

因此,為了調整生理時鐘,在起床後1小時內進食十分重要。因為早上忙碌而把早餐併到午餐一起解決並不是很好的做法。

如果舒服地睡醒了,不妨就從早上開始做準備,讓晚上也能睡個好覺。

柳澤老師的相關資訊

柳澤 正史 / Masashi Yanagisawa​
株式會社S‘UIMIN.代表董事社長

1960年生於東京。筑波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修了,醫學博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7年就讀研究所時發現血管調節因子內皮素,1998年發現控制睡眠與清醒的食慾素。
31歲赴美,於德州大學與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領導研究室長達24年。
2012年設立日本文部科學省世界頂尖研究中心國際統合睡眠醫科學研究機構(WPI-IIIS)。
2017年創立株式會社S’UIMIN並擔任代表取締役一職。在《Pokémon Sleep》開發中負責監修睡眠相關資訊。

曾榮獲紫綬褒章(2016年)、
朝日獎、慶應醫學獎(2018年)、
文化功勞者(2019年)、
突破獎(2023年)等多數獎項。